4月15日,在全省教育大会召开、广东即将出台《关于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构建广东基础教育新生态的指导意见》之际,南方日报记者从惠州市教育局获悉,惠州将努力争取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市,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整体推进基础教育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服务模式和治理模式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形成具有惠州特色的“新学校、新课程、新课堂、新教师、新学生、新家长、新评价、新治理”的发展新形态。
增加学位
惠州2020年要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
惠州中学是以“惠州”命名的中学,一“出生”就备受瞩目。走进这所学校,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各式建筑风格统一,高雅大气。宽阔的操场,崭新的礼台,处处显出现代化名校的气质。2018年9月,近1500名高一新生入读惠州中学。未来两年,这里还将吸收3000名高中生。随着三个年级入学,这里将成为4500名高中生的学习乐园。
与惠州中学一样,2018年9月,还有一批新建或扩建的学校如期开学。单是惠城区就启动新建、扩建第二十五小学、铁路学校、第七中学、第四十二学校、第十一小学南校区等19所学校。2018年,惠州通过新建、改扩建,以及购买服务的方式,共新增近2.5万个义务教育学位。
“2019年,惠州计划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4万个以上,同时做好2020年建设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惠州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介绍,目前,根据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惠州以“学有优教”为目标,正在落实《惠州市推进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齐步走”工程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根据近三年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2019年,惠州将新建、改扩建指标分解到各县区及具体学校,采取学校建设工程进度月报、通报、现场会推广经验、督导检查等形式,加快推进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工作。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目前,新学期的招生工作即将开启。据了解,惠州已定出目标:确保2019年一年级和七年级班额原则上要达到标准班额,即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30%以上的学校,小学不超过50人,初中不超过55人),严禁66人以上超大班额,大亚湾区、龙门县、惠东县、博罗县、仲恺区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到2020年,惠州实现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的目标。
立德树人:
“要改变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导向和做法”
“为了守正创新,提高惠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抬头率’和‘点头率’,我们将举办思想政治教师大‘比武’。”4月2日,惠州举办全市教育系统思想政治专题辅导报告会,惠州教育系统1500余人参加,会上透露出以上信息。这是惠州坚持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质量水平的具体实践。
今年初,惠州市教育局评出首批“三全”育人精品项目60个,“三全”育人示范校32所、达标校258所,完成第一阶段创建目标。“三全”育人工作虽然已在国内各高校纷纷启动,在中小学层面,惠州是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三全”育人工作的城市。
何谓“三全”育人?作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简称,它指向的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学生家长、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人员上人人参与、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全面覆盖的育人格局。
目前,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从单纯注重学生分数,转变到着眼于学生终身成长的素质教育。
“我们要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价老师,以考试成绩、科研论文评价学生的导向和做法,探索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用爱的眼光发现学生。”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教育评价督导方面,惠州将建立标准健全、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学段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他说:“我们要改变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导向和做法,改掉把升学率和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的运行规则,探索‘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
新闻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