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地理几何中心在哪?惠城三栋镇及周边区域。
日前,惠城南站所在的三栋镇及周边区域,被冠以另外一个中心的名称——“惠州远景城市中心”的定位。
惠州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发布的《惠州市惠南地区分区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与《惠州市惠南地区空间战略研究(草案)》(下称“《战略研究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还将上述区域描述为惠州落实“沿江向海”的重要节点,集高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
上述区域的重大利好除了定位外,此次规划还明确,该规划区域内,还将建设新会展中心,明确将建设“职教园和高校项目集聚区”、6平方公里的淡水河谷公园。
新中心:地理几何中心因轨道迎来最新利好
厦深铁路、莞惠城际轨道建成通车、赣深客专和广汕客专的引入,以及城市轨道规划建设工作的推动,惠州正在逐步迈入轨道时代,为惠州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4年前,途径惠州的首条高铁线路厦深高铁通车,经过4年的发展,该轨道线路在惠州设置的惠州南站区域迎来快速发展,高铁新城建设初具规模。
赣深客专在江北小金口建惠州北站,广汕客专在惠城三栋建惠城南站,2个高铁站为何不合二为一为同一枢纽。知情人士介绍,在惠州方面,至少是力推2个站建到一起,原本惠州力推的规划是建设在惠城三栋。“惠城南站所在位置,位于整个惠州的几何中心,也符合惠州沿江向海的战略”。上述知情人士介绍,因为其他因素,最终惠州2个重要高铁枢纽站南北分立。
惠南地区在哪?规划草案描述,其地处惠城、惠阳、仲恺三区交界处,涉及惠城、惠阳两区的用地,隶属于惠城区的河南岸街道办、三栋镇、马安镇和隶属于惠阳区的永湖镇、良井镇的部分用地。北至惠四环路,西至镇隆镇和惠环街道办的边界,东南至良湖工业园;南至 357 省道。总用地面积 119.84 平方公里。
惠州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惠州市正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机遇,实施“沿江向海”城市发展战略。以惠城南站、新会展中心为支撑的惠南地区,打造成为广汕高铁的重要枢纽是城市往南拓展、向海迈进的重要节点。
根据规划,占地119.84平方公里的惠南地区,将以惠城南站、新会展中心作为支撑,打造成集高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成为惠州远景城市中心,不断强化现代服务业,形成创新产业集聚。
道路系统规划图。
上述有关负责人介绍,市住建局开展了《规划草案》与《战略研究草案》的编制,目的是统筹协调区域整体发展,得以应对新目标和新发展思路来调整和优化城市资源,以高起点、高标准建立适用惠南地区的规划体系,切实引领惠南地区发展。
新产业:依托高铁轨道站集聚商务办公、商贸会展、现代物流
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以外,上述片区还将发展3个衍生功能。《战略研究草案》透露,结合城际轨道站、地铁轨道交通站点、长途公交枢纽站、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在内部交汇,形成大型、成规模的交通枢纽节点。以候车功能为中心发展各种功能:住宿、休闲、购物、展示、娱乐、餐饮等。
3个衍生功能方面,首要是生态绿色、文化创意休闲。该区域将整合山地、水系、田园、传统村落、红色旅游等资源,发展服务区域的生态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健康产业、现代农业、文化创意。
其次是商贸物流、金融会展、文体娱乐、城市休闲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商务办公、大型商业、新型物流、金融会展、培训法律、文体娱乐。《规划草案》透露,该区域将规划新建惠州新会展中心。
最后是创新产业,该区域因为有惠南产业园,将继续发展高新科技制造、教育、科研、孵化等创新型产业壮大高新科技智造基础,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研发、科技转化、创新型企业孵化等产业,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为高新园培养职业人才,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新布局:构建“一心两轴四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
清晰的功能定位为具体的规划指明了方向。在空间布局结构上,《规划草案》指出,该区域将形成“一心两轴四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战略研究草案》则进一步明确了该片区在承接城市职能和产业布局方面的方向。
其中“一心”是指依托惠城南站、城市轨道站和长途客运站一体的综合枢纽建设,以及三栋镇区商业服务业的基础打造综合服务核心区。借助区位和交通优势,在枢纽北部用地相对平坦地区和三栋镇北部,配置商业商务、新型物流、文体、金融、城市滨水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区。
“两轴”分别为依托金山大道串联高铁枢纽中心的城市拓展轴和依托水系廊道串联沿线的湿地公园、大型滨水绿地、鹿颈村传统村落的绿色生态景观轴。
“四组团”则属于职教园和高校项目集聚区,明确新城职能,总规模接近100平方公里面积。
产业布局规划图。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惠南地区有着较为成熟的产业基础和开发条件,使得该片区除了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之外,还能赋予足够的城市职能功能,有利于片区后续发展。
配套:内部形成“两横三纵路网”
《规划草案》对于惠南地区内部的交通路网、休闲绿地,以及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进行了明确。在路网方面,《规划草案》透露,该区域除了高铁、地铁、高速路网外,内部道路也将形成“两横三纵”路网。
对外交通规划上,惠南地区仍将保留着惠大铁路现状,新建广汕客专线路设置惠城南站,同时预留着东部沿海客专通道和深惠城际轨道通道。
高速公路方面,该片区则将新增河惠莞高速,与既有惠大高速、潮惠莞高速形成“两横一纵”高速公路结构。
城市内部交通的规划方面,《规划草案》对该片区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控制。根据《规划草案》,该片区公共交通将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两种方式。城市轨道交通为规划建设的城市轨道1号线,同时规划公交场站15处,设置公交快线、干线、支线三级公交网络,充分满足市民的搭乘需求。
城市设计引导。
快速路系统由四环南路、惠南大道、科技园大道、S357 和东部快速路等组成,形成“两横三纵” 构成,道路红线宽度主要按 50 米至 60 米控制。
主干路系统由金山大道、南站南路、南澳路、明德路、演达路、泰豪路-金钟路-良湖大道、临山大道、马永路、广惠路等构成,形成“五横四纵”结构,道路红线宽度主要按32 米至 60 米控制。
次干路系统由南站南路、金城路、新兴北路等道路构成,道路红线宽度主要按 24 米至 46 米控制。
观察:新会展中心、淡水河谷公园、教育科研组团
新会展中心、淡水河谷公园、教育科研组团用地建设,是此次2个规划草案透露的重大信息。
新会展中心,2个草案描述,该会展中心将接近奥林匹克运动场,该区域将重点发展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淡水河谷公园体现在2个规划草案的规划图上,南都记者获悉,该公园位于三栋镇淡水河与西枝江交汇处,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现状主要为淡水河两岸滩涂及鱼塘 、农林地。市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淡水河谷公园的规划是为了落实惠州市保护淡水湖地区湿地资源要求,同时解决当前惠州市南部缺乏大型综合公园的不足。公园从北向南串联起淡水河两岸的科技小镇、田心中央公园、德赛生态公园、鹿颈村、惠南中心公园、淡塘村等休闲产业。
在教育科研组团方面,惠州的高校建设用地尤为引人关注。此次《规划草案》透露,该组团的北片区主要为高等教育学校预留发展空间,规划面积约 6.34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 5.32 平方公里。配套服务中心、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基地、科研成果中试基地。